子站标题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统筹联动,构建高质量创新人才教学团队

在学校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轮机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师生共同实践,政企校协同机制的统筹联动框架下,成果整合专业+技能“双师型”教师、科研导师、北大创新导师、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工程师等在内的优质师资资源,构建“虚实一体”的创新虚拟教研室,组建多学科、广跨度,入选辽宁省高水平创新团队、省教学名师、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创新型教学团队,破解了教学团队层面限制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难题。

(2)深化改革,打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高质量创新类核心课程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紧扣交通强国建设和海事行业前沿,与北京大学和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共同打造了水下机器人、新能源技术等创新类核心课程,以及融专业和创新于一体的多元化、高质量的创新教学资源。秉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形成了集理论、实践、竞赛、路演等考核于一体的全方位评价体系,落实和完善了全过程评价中创新内容的考核权重。目前,已有1门课程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为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保障。

(3)开放共享,搭建全新创新实践平台

针对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缺乏一体化创新实践平台的问题,通过有效整合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博雅工道的实践资源,打造了内外融通的创新实践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在“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的基础上,与北京大学深度合作,引入了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等创新竞赛平台;打破本硕博培养藩篱,通过深度开放专业和学科实验室,与龙头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共享机制,搭建了全新的创新实践平台,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4)协同育人,架起专业教学与创新教育、产业链条的桥梁

聚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在校内实施专创和研创融合,增强理论深度,鼓励学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创新研究能力。在校外实施企创和赛创融合,引导学生剖析行业需求,解决行业真问题,参与竞赛检验创新成果。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这样,通过四个课堂深度协同、五创全面融合,架起了专业教学与创新教育、产业链条联通的桥梁,使轮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有抓手、能落地、见成效。


上述举措切实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高了轮机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