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标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高等航海教育的领军者、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始终将深化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轮机工程专业是我校支柱型航海类专业之一,其创新人才培养对交通强国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有效提升轮机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成果团队在详实调研、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问题1:教学团队教师结构单一,缺乏集创新、研究、教学、实践于一体的优质教学团队,不能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效支撑;
问题2:专业教学与创新教育环节、产业链条脱节,缺乏面向行业需求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专业与创新教学未形成有效互动;
问题3:创新实践平台难以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集创新、实验、实训于一体的实践平台,综合性、交叉性强的创新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上述问题均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自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针对上述束缚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轮机工程专业明确了“面向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聚焦领域前沿,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核心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型教学团队、多元化课程资源、一体化实践平台”为三大支撑,通过“理论、科研、实践、竞赛”四个课堂相互协同,推进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校企协同、创新竞赛、课程思政融合的“专创、研创、企创、赛创、思创”五创融合,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沉淀,打造了“三大支撑、四个课堂、五创融合”的轮机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在上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了教学团队由单一专业课教师向多学科、广领域创新教学团队的转变,教学内容由知识传授向“理论、科研、实践、竞赛”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实践课程由技能训练向聚焦行业前沿创造力提升的转变,教学方式由讲授向研讨式、混合式教学的转变,教学评价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在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学生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数量提升达3倍以上,发表高水论文、授权专利数量提升均达4倍以上;先后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竞赛金奖、全国“挑战杯”竞赛金奖、全国“创青春”竞赛金奖,均实现了我校在该项竞赛中金奖零的突破。